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畢旅景點~預習~(劍湖山世界+夢時代)
古坑鄉永光村曾經只是一處默默無聞的小農村,雖然人們取道此地,頻頻進出草嶺,但永光鄉間的青山翠谷,不過就是一片乏人問津的過路景色。
有人說「人,因夢想而偉大」,劍湖山世界則因夢想而誕生,因夢想而精彩! 一群平凡的在地子弟,以不平凡的決心,逐步踏實地精彩打造出這一座夢幻般的劍湖山世界。
劍湖山世界為台灣本土遍灑童話、夢幻、歡樂的種子,提供全家人盡情歡樂的生活享受,創造優質安全的娛樂體驗。
在劍湖山世界Fancy Day & Night的國度裡,相信每位來到劍湖山世界的遊客都能夠為生活注入生動快樂而且豐富精彩的經驗和感動!
夢時代:
隨著台灣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提高,統一企業集團秉持「誠實苦幹」、「創新求進」的經營理念及提供消費者最體貼完善的產品與服務品質,從過去單純的傳統食品製造,跨足至消費零售領域,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經營的健康服務民生產業集團。現在,成功而務實的統一企業集團已在南台灣高雄市打造一個購物天堂-Dream Mall-夢時代購物中心。
參考網址:夢時代- http://www.dream-mall.com.tw/dreamMall/index.asp
劍湖山 -http://fancyworld.janfusun.com.tw/Janfusun/html/04about/01.php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畢旅景點~預習~(鹿港古蹟尋禮)
乾隆二年(1737)由潮州客家人士籌建。
主祀三山國王,三山指巾山、明山、獨山的山神總稱,此廟為考據早期開墾台灣客家族群遷移的遺跡。廟為街屋型建築,單間開二進式格局,廟內建築及木雕構件等,麗細緻,瀰足珍貴。
【民俗文物館】
昔辜顯榮華宅建於日據時代,仿巴洛克式樣建築,頗具歐洲風情。民國62年辜家捐出做為鹿港民俗文物館,收集了傳統民俗文物、器具供民眾瀏覽。
【甕牆】
【摸乳巷】〈又稱君子巷〉
原為前後街之通道,以其狹窄,僅容一人穿越,二人則必擦身,因有摸乳巷之稱。
因遊客在巷中亂塗鴉,整面牆戲稱聯考放榜單。
【九曲巷】(現名金盛巷)
十宜樓、意樓皆位此巷,昔街房建成彎曲迂迴乃為防止秋冬強烈「九降風」吹襲,「十月風沙飛不入,九天降雪凍難侵」可為明證。
素有曲巷冬晴的雅譽,遊客在巷中可感受奇妙空間感。
【意樓】
【十宜樓】 (宜琴、宜棋、宜詩、宜畫、宜花、宜月、宜煙、宜酒、宜茶、宜博)
為一處橫跨金盛巷,使東西二樓相連的「跑馬樓」,是前鹿港騷人墨客夜宴吟集煮茗論對的聚會所。
漢學家許漢卿詩吟曲巷冬晴:「衢灣九曲狂風阻,樓號十宜雅士臨。但見迂迴多古意,蕭然落寞歲年深」。
旁邊有早期防禦建築的鎗樓。
【鹿港舊市街】
瑤林街、埔頭街皆源自泉州地名乃先民懷念故土而命名,今為古蹟保護區。
證明了民族文化的薪火相傳,也表達了思土懷祖的情操。
如今政府列為古蹟保護區,紅磚道上的景觀、藝品、古厝皆令人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樓井、透天井】 鹿港由於其發展的歷史曲折,故住屋建築之類型較台灣其他市鎮豐富,廣泛的使用木材帷幕墻,為鹿港住屋的一大特色。
鹿港著名的傳統建築,有門面窄屋身長的古街巷市屋及樓井式建築,風格獨具。
其原為傳統長條形市屋,日據時代因拓路被拆去第一進,取而代之以現代牌樓面為其門面。
參考資料:鹿港古蹟之旅-http://505.travel-web.com.tw/
雅虎奇摩知識+(某一筆資料)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2107587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畢旅景點~預習~(海生館)
墾丁海洋生物館建館基地位於屏東縣車城鄉墾丁國家公園西北角龜山山麓臨海地區,展場大致分為大廳、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展示館及戶外親水廣場、觀海景餐廳、海堤咖啡廳、商店街...等。目前館內大明星是小白鯨,不論館內、外皆可看到以鯨魚為設計裝飾的佈景主題喔!
當您進入展覽館,首先看到的就是太平洋親水廣場,裡面設置模擬實際生物一比一的模型,包括長達16米的大型鯨鯊...等;接著就是鯨魚親水廣場,有等比例製作的大型鯨魚模型(如右上照片),抹香鯨露頭噴水換氣;此兩處親水廣場皆可戲水,更衣室設備齊全,水位不深非常適合小朋友;每到夏季氣候炎熱,站長就看見家長帶著小朋友下池戲水,玩的不亦樂呼歡樂聲不絕,小朋友天真可愛模樣,真該拍照留念ㄋ!再來就進入大廳,仰首可見屋頂上懸吊許多海豚、殺人鯨及各種海洋生物等逼真模型,大廳前後方皆設計為大片帷幕玻璃牆,可眺望晨曦與夕照之美喔!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畢旅景點~預習~(士林官邸)
自一九九六年八月,於當年陳水扁市長收回,供市民休憩之用。因當時威權體制下,使得官邸給人感覺,就是神聖神秘不可親近的禁地。
官邸由外而內分為外花園、內花園、正房;外花園中有溫室盆栽區(栽培蘭花為主)和玫瑰園區(栽培玫瑰為主);內花園是中式庭園和西式庭園的合稱;最內側的正房是先總統 蔣公的官邸。
昔日的總統官邸是層層電網圍成的區域,今日的官邸,是一處鳥語花香,精緻庭園設計,一處休憩最佳場所。
撇開政治層面及政治意義不談,現今它可是台北市民心目中的市區花園。
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此地做為官邸地點呢?那是因為緊鄰中山北路,可以直達總統府,加上有福山做為後盾,風景秀麗且安靜,可說是相當適合的地點,於是當時就選定為總統官邸。
早期也由於總統居住在此,附近被劃分為軍事管制區;也就因此附近並未有大型興建工程,保留了這片環境清幽的風貌。
仍至今,福林路可說是台北林蔭大道榜上有名之因。
1908年
當時園藝管理所以士林園藝試驗分所成立,隸屬當時台灣總督府管理。
1948年
園藝館正式啟用,同時西式庭園落成。
1949年
當時國民政府來台,蔣介石居住草山招待所,士林官邸整建中。
1950年
士林園藝試驗分所─新蘭亭落成。
1950年5月
蔣介石夫婦遷入士林官邸。
1960
官邸正房加蓋完成。
1961
孔令偉小姐來台,曾居住官邸內。
1963
慈雲亭落成。
1964年4月7日
美國副總統尼克森來台,住宿於官邸書房內。
1966
園藝所內中式庭園落成。
1973
士林園藝試驗分所於3月4日改隸屬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1973年7月
蔣孝勇先生與方怡智小姐於凱歌堂結婚,並由周聯華牧師福證。
1975年4.5
蔣介石於士林官邸去世。
1977年2月
士林園藝試驗分所正式更名為「園藝管理所」。
1986年1月
官邸開始進行整修。
1987
園藝管理所增設「盆景栽培園」
1987
蔣孝剛先生與王倚惠小姐於8月19日凱歌堂結婚。且由周聯華牧師福證。
1988年4月1日
園藝管理所進行開放。
1996年4月27日
菲律賓羅慕斯總統夫人訪台,至士林園藝管理所。
1996年6月
當時台北市長陳水扁市長收回士林官邸供市民使用。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畢旅景點~預習~(921地震教學園區)
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地質學者專家前往震央地帶勘查後,建設於台中縣霧峰鄉光復國中斷層隆起災區現址規劃改建為「地震紀念博物館」,以保存地震原址,紀錄地震史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後經教育部於90年2月13日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訂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以彰顯其紀念及教育意義。
斷層館:
展示理念 保存地震遺址的景觀,連結現址與過去的共同記憶,過真實地貌及互動式展示, 讓民眾認識地震科學知識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設施及展示
地震為什麼會發生
目擊車籠埔斷層
台灣的斷層
認識地震--地震研究工作站
摧枯拉朽--車籠埔斷層所經之處
光復國中現址斷層分析
與地震共處
斷層館保存的斷層有多重要?
大多數的斷層不會出現在地表(世界每年30萬次地震,對人類有害約800次) 。
921地震斷層在光復國中地表錯動明顯,車籠埔斷層最大抬升量9.8公尺(於)世界上罕見 。
921地震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重建記錄館:
重建記錄館以記錄921地震災後的重建歷程為主軸,以「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的業務分組做為展示架構,
展示內容含括:重建大事紀、重建經費、大地工程、公共建設、產業振興、生活重建、民間力量的匯聚……等,
呈現政府與民間共同投入的救災重建成果紀錄。本館以數字表現出921地震救災、安置到重建的總體樣貌,集合各項重建工作的統計,提供重建過程的綜覽,說明重建工程的費用來源與金額。
瞭解集合式住宅重建、山地部落遷村,以及自然復育與居民生計之間的衝突,可使民眾進一步明白重建工作所遭遇的困難與挑戰。
公有建築的毀損喚醒了大眾對公共建設品質的重視,而中央、地方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共同投入的校園重建運動,打造出一座座代表教育改革精神的美麗新校園,宛如「地動綻開的花蕊」。
苗栗象鼻部落的泰雅紡織、南投中寮的手工布偶、竹山的竹藝文化園、埔里桃米生態村以及古坑華山的咖啡奇蹟……,隨著館內展示,帶領觀眾一同關懷頓失親人與家園的災民,看他們如何自立自強、凝聚社區意識,創造出社區產業與文化特色。
更多的展覽內容,藉由模型、文獻資料、動態影像與重建過程中的代表性物件,為觀眾完整地呈現重建之路的點點滴滴,見證台灣人民的患難真情及生命力。
重建記錄館的建築設計,是以現存跑道活化之意象,將跑道由外部環境延伸進入展區,以活動式的展櫃陳列重建紀錄,呼應一棒接一棒的漫長重建歷程。並且在館內設置了資訊平台,將重建成果及徵集文物數位資訊化,以互動網站方式建置,以利民眾查詢重建成果的各項資訊與數位文物資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
921地震的五週年,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在93年9月21日起對外開放參觀,成為隸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個展館。首先推出的是「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和更新後的「影像館」。
1999年的9月21日清晨1時47分,台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921地震造成的創傷,大家仍記憶猶新。為了紀念在這次災難中死傷的同胞,並提醒政府與民眾反省、重視地震災害的預防及救災措施,於是有了這個地震園區。
當年,教育部、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與地方政府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前往各個受災地區勘查後,認為霧峰鄉光復國中基地中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地貌,在幾個候選地點中條件最好。於是建議於光復國中現址,規劃改建為地震紀念館,以保存地震原址、記錄地震史實,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
這個計畫獲得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響應,向教育部提出協助地震紀念館興建之意願;後雙方同意由基金會所收到社會各界的921震災捐款中提出1億5千萬元,作為日後地震紀念館設置之部分經費,並共同參與地震博物館之規劃籌設工作。之後,教育部為彰顯「紀念及教育」之設置目的,正式定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並決定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負責籌建及營運管理。
依據教育部專案小組之規劃,「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之主要目標包括:(一)普及地球科學及地震知識,(二)保存地震共同記憶,(三)喚起國人注重防震救災的意識,(四)協助推廣我國地震研究成果等四個面向。針對這四個目標,園區的規劃基於現址博物館的理念,包含了斷層保存館、影像館、毀壞教室保存與利用、防震建築展示及防災教育等部分。即將開幕的斷層保存館以介紹車籠埔斷層為核心,造型新穎突出,象徵以針線修補921地震的傷口。斷層館內有和地震相關的地球科學展示,希望觀眾能夠對地震發生的原因有更多的了解。影像館是光復國中體育館的再利用,以震災紀念和人文關懷為主要內容,更新後的內容將減輕原先悲傷的氣氛,強調台灣走出震災的陰霾,重新出發。
地震園區後續的工程還有北棟教室與西翼走廊原址保存、南棟教室則規劃防震工程的展示及防災教的教室、專科教室保留一棟加固作為建築與結構破壞展示室。另外,司令台和校長宿舍將轉為服務性功能,以滿足服務觀眾的需要。這些部分將在94年陸續完成。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將藉由光復國中運動場車籠埔斷層、毀壞教室等921地震遺址的保存,並透過自然科學、防災、人文三個面向的展示和教育活動,希望觀眾在踏進教育園區時,能從認識地震的自然現象開始,進而瞭解地震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加強地震防災的觀念,並且記取這個教訓。
921地震的驚心動魄,或許已經在大家心中漸漸沈澱,但大地的驚歎,豈能忘記?這座因921地震而誕生的教育園區,讓我們一起再認識這個伴隨在我們生活中的嚴酷環境因子--地震及紀念永遠難忘的1999.9.21.1:47。
畢旅景點~預習~(台北忠烈祠)
主建築仿北京故宮太和殿,外表是紫紅色高大宮牆,祠內供奉歷年犧牲之烈士牌位,是很多觀光客必看的衛兵交接操槍儀式,
每逢假日大門口經常有不少遊覽車大半是日本觀光團到此朝勝。
忠烈祠緊鄰圓山大飯店、育樂中心、台北故事館、北美館、青背倚青山,面臨基隆河大佳河濱公園,為最佳動線一日遊之旅。
回程在劍潭站,到對面馳名的士林夜市享受豐盛晚餐。
交通:公車21、42、208、247、267、287休閒公車102路等,至忠烈祠站下車即可抵達。
捷運:搭乘捷運淡水線至圓山站下車,再轉搭208、247、267、287公車,至忠烈祠站下車即可抵達。
自行開車:沿中山北路往北安路方向約行1公里即抵達。
中山高下松江交流道右轉民族東路上新生高架往大直方向北行,再循北安路直行即可抵達。
注意事項:勿近身交接儀式衛兵 勿穿脫鞋進入 假日車位難尋附近山路可試試運氣囉!
畢旅景點~預習~(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中華歷代國寶文物,其淵源可上溯自宋、元、明、清四朝宮廷,收藏文物極為豐盛。
中華民國成立初始,這些宮廷珍藏皆留存於紫禁城內,遜清廢帝留住內城宮庭期間,這些珍品文物或因溥儀賞賜、故臣借觀,或因拍賣點押、竊取盜賣,文物珍寶流失難以估計。
1924年溥儀遷出故宮,政府設置「清室善後委員會」整理宮內珍藏文物。
1925年雙十國慶,成立故宮博物院,從此歷代皇室之收藏、宮廷稀世之珍品,咸成全人類文化之遺產而世世嬗遞,普世民眾皆可自由進出宮庭觀賞文明之寶藏。故宮博物院草創之初,以董事會為決策及監察機構,其下為理事會,並分設古物、圖書兩館及總務處。
荏苒年餘,政局多變,而故宮又歷經維持員、保管委員會、維持會、管理委員會之接管。
1928年六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入京,國民政府派易培基接收故宮博物院,公佈「故宮博物院組織法」,掌理故宮及所屬各處之建築物、古物、圖書、檔案之保管、開放及傳播事宜,下設古物、圖書、文獻三館及秘書、總務兩處。嗣又公布「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1929年二月,任命易培基為院長。易氏任內持續查點文物及編目工作、增闢陳列室、擴充展覽內容、並加強出版之傳播與宣揚。
文物南遷
1932年七月,日軍進攻熱河、窺視華北,故宮理事會為保文物安全,乃責博物院選擇院藏文物菁華裝箱儲置,以備隨時移運,1933年二月,華北情勢告急,乃將第一批文物南遷上海,至五月止,南遷文物共五批19557箱,其中包含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國子監等單位文物6066箱。
1934年二月,國民政府公布「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暫行組織條例」,故宮改隸行政院,命馬衡為院長,期間開始清點運滬及留平之文物,1935年並選件千餘赴英國倫敦參加「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
1936年十二月,19557箱文物由上海轉運南京朝天宮。
翌年元月,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正式成立,八月間日軍啟釁上海,南京情勢告急,乃由莊尚嚴等將第一批80箱文物西遷長沙,後轉運至貴陽安順暫置,(1944年秋因貴陽緊急又運往四川巴縣)。
1937年十一月,淞滬前線失利,政府決定遷都重慶,第二批南京文物由水路撤離,經由長江、漢口、宜昌、重慶西運樂山,第三批則由隴海鐵路運至寶雞轉卡車經漢中運抵成都,後又運往峨眉安置。此時文物得以稍做喘息,1940~1941年間尚選精品百件赴莫斯科及列寧格勒參加「中國藝術展覽會」。
值前顛沛之時,北平古物陳列所之精品文物亦隨故宮文物南遷,並於1933年在南京成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南京情勢危急時亦將這些文物水運西遷、運抵四川南溪暫置,中博籌備處人員並於戰亂中仍對川康民族、舊式手工業、西北史地、彭山漢墓等進行考察和發掘的工作。
遷台後「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故宮博物院」合併而成現今之故宮博物院。
1945年,日軍戰敗,我政府將日偽文教單位陸續發還各原機關,故宮博物院亦開始復員,巴縣、峨眉、樂山文物續移重慶,1947年六月,故宮文物開始由重慶循水路運回南京,至十二月悉數運抵,復員工作告一段落。
渡海赴台
1948年,國共戰爭形勢逆轉,故宮常務理事集議選擇文物精品先運台灣,分三批共2972箱於同年二月運抵台灣,而中研院史語所、中央圖書館及中央博物院之文物精品亦隨之而行,斯時中共已接管北平故宮博物院,爾後所有文物皆無法運出。
故宮運抵台灣之2972箱文物雖僅是南遷文物之四分之一,然多為精品。
1949年,「國立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在台成立,將故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及中央博物院三機構遷台文物及人員併入,改隸教育部,由杭立武部長兼任主任委員,並於台中縣霧峰鄉北溝覓地建築庫房。
1950年四月,北溝庫房落成,文物隨即遷入。聯管處時期,復進行對文物之抽查清點及編輯「中華文物集成」套書出版。
1955年聯管處改組為「中央運台文物聯合管理處」下設故博、中博、電教、總務四組,同年旋又將電教組撤除,改組為「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1957年北溝陳列室正式開放,1961年五月,故宮文物精品赴美於華府、紐約、波士頓、芝加哥、舊金山巡迴展,為期一年。
台北外雙溪新址落成1965年行政院頒布「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臨時組織條例規程」,王雲五先生為主任委員並聘任蔣復璁先生為院長。
斯時台北外雙溪新館亦興建完成定名為「中山博物院」,於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日開幕。
1966年起,故宮通訊及故宮季刊肇始發行。隔年,第一期新館左右兩翼擴建工程完竣。
1968年,故宮又因業務需要,將古物、書畫兩組擴編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三處及展覽、登記二組,重新點檢整理登錄文物並與其他學術機關展開交流活動,後又增設科學保管技術室。
1971年選薦專業同仁協助台大史研所增設中國藝術史組,此為台大藝術史研究所之前身,同年第二期擴建工程將新館兩翼向前擴充完竣。
1983年,秦孝儀先生接任院長,同年十月於摩耶精舍成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1984年,第三期擴建工程故宮新建行政大樓啟用。正館陳列室加大,庫房和展場都建立恆溫、恆溼、防火、防潮、防震、防盜等措施,又仿乾隆養心殿西室書齋於正館設「三希堂」。
1985年,仿宋明庭園設「至善園」。
1987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奉總統府頒布實施,故宮院長由行政院特任之,轄下設三處、三組、六室,秦院長於此期間積極改善文物展陳空間、加強學術研究、推廣博物館教育,並於1989年起兩年內完成文物總清點之作業 。
1991年,行政院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取代原有之「管理委員會」,對院務發展重要事項予以諮議指導。
1995年,第四期擴建工程圖書文獻大樓竣工使用,同年又闢「至德園」。
1996年,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之邀請,赴美四大城市進行「中華瑰寶」巡迴展覽。
故宮新世紀2000年,杜正勝先生接任院長,任內積極推 「故宮新世紀」建設計畫,加強學術研究,舉辦研討會,並推動本土、中華與國際兼具之多元文化觀。
此外,為改善交通動線、解決展場空間不足之問題,進行第五期正館擴充整建之計畫,並開始推動故宮南部院區之規劃設立。2001年規劃「故宮新世紀」建設計畫,提報行政院,針對展覽空間,館外交通,文物維護及分院之發展設立,勾勒本院二十一世紀發展的藍圖。
其中「故宮南部分院建設計畫」於2002年度列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觀光客倍增計畫」,「正館公共空間、展覽動線調整與周邊環境改善工程暨正館建築物耐震補強工程」奉准自2002年起編列預算實施。
2004年五月,石守謙副院長接任院長,推動與國外博物館的文化交流,拓展全球格局的收藏與借展,繼續正館擴充整建工程及籌建故宮南部院區,期使故宮成為全民的文化資產寶庫,充分發揮館藏研究展覽教育之效益。
同年五月至八月,辦理「德藝百年-德意志藝術的黃金時代」特展,十月推出「法象威儀-彭楷棟先生捐贈文物展」,2005年十月假「德國慕尼黑人類學博物館」舉辦「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及其世代」特展。並加強與社會互動,2004年七月在本院正面廣場舉辦電影「十面埋伏」首映會,吸引大批影迷,讓民眾深刻感受與故宮的距離貼近,該首映會並舉行義賣活動,募得款項全部贈與七二水災災民,為台灣博物館界「與民間合作」立下成功典範。
此外,積極創造故宮形象品牌,開拓銷路並增加文物價值,第一件品牌授權案經公開招標評審程序,於2005年五月與廠商正式簽約,在國內外精品通路販售。
同年六月與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合作發行的全球第一張博物館館認同卡「故宮之友VISA白金認同卡」上市,持卡人可免費參觀國外十大博物館,為故宮之友認同卡國際化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十月舉辦「Old is New時尚故宮」的故宮形象廣告記者會及進行週邊活動,有效推廣故宮新形象。
2006年元月,林曼麗副院長升任院長,隨即推動觀念上的革新、強化策劃和展示手法內涵,冀希逐漸脫卻傳統以文物典藏、維護、研究為主軸的思維模式,進而締造以「人」為主體兼顧與文物互動的友善環境與展覽空間。
例如為因應故宮南院—亞洲博物館將於2011年開館,國際交流是故宮博物院營運的主要方向之一,2006年六月林院長即代表出席法國蓋布朗利博物館的開幕慶祝典禮,這座以收藏展示非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原始藝術為主的博物院,成立宗旨即明示多元文化對話的重要性,與故宮目前正籌建的亞洲博物院理念不謀而合。
除了互訪及建立聯盟關係,故宮此時期與國際博物館間也透過相互出借展品,使展覽內容更為豐富,2006年四月法國吉美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宮廷的輝煌歲月」特展,內含借自故宮的郎世寧「清院本親蠶圖」及「山水畫」 等著名畫作;同年十二月「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除了故宮院藏之外,還有借自美、日、英等國博物館的收藏。2007年二月更與大英博物館攜手合作,舉辦「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 250 年收藏展」,使國人無須遠渡重洋,便能欣賞來自世界各處的文化寶藏。
在該項展覽獲得空前成功後,故宮進一步在同年十月二十日,推出「華麗巴洛克」大展,展出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最重要館藏—歐洲「哈布斯堡王朝」所收藏的名畫,包括林布蘭、魯本斯、委拉斯貴茲等巨匠傑作。
這批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神聖羅馬帝國」、「奧匈帝國」君王所擁有的藝術瑰寶,提供民眾富麗堂皇的跨年饗宴欣賞歐洲文化藝術的高潮。這些活動,也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立下經典楷模。
另外,故宮亦積極且成功推動數項活動,拉進與民眾距離,讓國人及遊客體驗更多元且不同風貌之故宮,例如自2007年7月起首次辦理每週六實施夜間開放,為創院以來之創舉,並配合舉辦音樂饗宴活動。
另外,「創意工坊」、「故宮中秋夜」、「義大利藝術節」等活動,亦成功帶動風潮,為故宮注入截然不同之嶄新氣象。
一個當代的博物館,必定是一個與時代脈絡結合,靈活地善用研究、典藏與展覽資源,並以觀眾服務導向為核心理念的現代文化機構 。
故宮自1965年於台北外雙溪闢建新館開展以來,已歷經五期擴建,2007年二月,正館擴充整建工程完工,並開設新展,來訪之遊客更可明顯感受到一個更具親和力與人性化的時尚故宮,未來,故宮將逐步呈現整體形象的新風貌,進一步確立本院在世界博物館界之樞紐地位。
展覽:
晉唐法書名蹟展
展期:2008/10/10 ~ 2008/11/20
陳列室:202, 204, 206, 208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特展
展期:2008/10/05 ~ 2009/08/15
陳列室:306
筆畫千里─院藏古輿圖特展
展期:2008/07/19 ~ 2008/12/30
陳列室:104 (期間更換展件)
追索浙派
展期:2008/07/01 ~ 2008/12/25
陳列室:210, 216(期間分A、B兩檔)
現在的過去與未來-國立故宮博物院「未來博物館」
展期:2008/06/09 ~ 2009/04/30
陳列室:桃園國際機場二航廈出境大廳4樓
(新加坡航空貴賓室左側,展出時間:週一 ~ 週日09:00 - 17:00)
和光剔采─故宮藏漆特展
展期:2008/02/05 ~ 2008/11/30
陳列室:304
奉天承運-清代歷史文書珍品展
常設展
陳列室:103 (每三個月更換展件)
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常設展
陳列室: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導覽大廳
常設展
陳列室:102
戶外公共藝術〈無為/無不為〉
常設展
陳列室:正館二樓平台
典冊載籍—古代圖書精華展
常設展
陳列室:103 (每三個月更換展件)
原來如此—青銅器工藝之謎
常設展
陳列室:300
文明曙光—新石器時代
常設展
陳列室:303
古典文明—銅器時代
常設展
陳列室:305
從古典到傳統—秦~漢
常設展
陳列室:307
銜接與交融—六朝隋唐
常設展
陳列室:201
新典範的建立—宋~元
常設展
陳列室:203
新裝飾的時代—明代前期的官營作坊
常設展
陳列室:205
官民競技的時代—明晚期
常設展
陳列室:207
盛世工藝—清康熙、雍正、乾隆
常設展
陳列室:209
走向現代—清晚期
常設展
陳列室:211
慈悲與智慧—宗教雕塑藝術
常設展
陳列室:101
子子孫孫永寶用—清代皇室的文物典藏展
常設展
陳列室:106
貴胄榮華─清代家具展
常設展
陳列室:108
玉燦珠光
常設展
陳列室:308